凡爾賽宮由皇宮俯瞰花園
此次僅跟團只能在參觀二樓皇居時,
由落地窗眺望其廣闊的花園,
留下將來再去的藉口。
由海格立斯廳望向北花壇,有龍泉、海神之泉、
夏之泉、春之泉、方尖碑之泉等組成。
凡爾賽宮令人驚嘆那綿延數哩的花園,
其壯闊的景緻是由勒諾托設計建造,
以幾何式的設計,
與宮殿建築融合成一氣。
凡爾賽宮北翼,
其中是禮拜堂,
歌劇廳及畫廊,
原本為王室住所。
由凡爾賽宮居中的鏡廳望向出,
與路易十四當年望向相同的景觀。
花園:
現存面積為100公頃,
以海神噴泉為中心,
主樓北部有拉冬娜噴泉,
主樓南部有桔園和溫室。
花園內有32個噴泉,
以及一條長1.6公里的十字形人工大運河。
路易十四時期曾在運河上安排帆船進行海戰表演,
或布置貢多拉和船夫,
模仿威尼斯運河風光。
凡爾賽宮正殿前面臨接的是兩長方形水池,
稱為水壇其歷經多次修改,
現為每個水池各設有四尊象徵法國的主要河流,
以美女及兒童的雕像為主。
花園包含噴泉、湖泊、運河、綠地、茂密高聳的梧桐樹、
修剪線條整齊的矮樹叢花圃、錯落其間的雕像,
組合成皇家節慶歡宴競賽觀賞芭蕾及煙火實的場所。
由皇后前廳內隔窗望向南花壇,
後面為瑞士湖。
南花壇旁建築為凡爾賽宮的南翼,
原為貴族住所,路易菲力時代改為法國歷史博物館。
花園內還有森林、花徑、溫室、柱廊、神廟、村莊、
動物園和眾多散布的大理石雕像,
如要慢慢欣賞這皇家花園花一天也無法看完,
其內尚有大特里亞農宮、小特里亞農宮、農家風格離宮等,
此次僅能在參觀二樓皇居時由上眺望其廣闊的花園。
法國 凡爾賽宮 大理石中庭 Marble Courtyard
大理石中庭是昔日國王、王后、王子、公主等散步專區。
大理石庭院:
凡爾賽宮的正面入口,
是三面圍合的小廣場。
中央的建築原為路易十三的狩獵行宮,
路易十四時加以改造,
保留原來的紅磚牆面,
並增加大理石胸像雕塑和屋頂及欄杆鍍金裝飾。
庭院地面用大理石裝飾。
庭院正面一層為瑪麗·安托瓦內特的私室和沙龍,
二層為國王寢室。
中央的時鐘為路易十四太陽圖騰,
此鐘兩旁為南側為大力士海克力斯與北側為戰神瑪斯,
彷彿俯視大理石中庭,
護衛著皇家成員。
此鐘據說指針會停留在前一任國王駕崩之時刻。
凡爾賽宮正殿為ㄇ字型,
其夾成內庭地板以大理石鋪設成而得名。
狩獵行宮增加大理石胸像雕塑和屋頂及欄杆鍍金裝飾。
路易十四把政府從巴黎搬到凡爾賽宮,
就立志要把它建成歐洲最雄偉的皇宮,
但他不在意外觀,
沿用路易十三的獵宮加以增修(現有中央磚紅色部分) 。
Av.de Paris
廣場上凡爾賽宮旅遊告示牌。
純淨古典風格的南翼銜接處,
一樓通道左右各設置一尊雕像。
1678年哈杜安-曼撒接手,
他引進純淨的古典風格,
以垂直構圖配合水平設計,
產生和諧的美感,
將原獵宮向兩邊延展,
原二樓面花園的露臺改建為凡爾賽宮最中心的部分,
宏偉的鏡廳(Hall of Mirrors) ,
兩側分別為戰爭廳(Saion de la Guerre)與和平廳(Saion de la Paix) 。
路易十四更大力推行藝術教育,
並設立各式藝術學院,
把法國在藝術上可與藝大力看齊,
法國人稱這時期為路易十四風格或稱為(古典風格) ,
現代稱(古典的巴洛克) 。
由皇后樓梯下樓後地下為四角方塊木磚,
可想這是間皇后上下馬車的馬車房。
此為原為路易十三的獵宮與哈杜安-曼撒,
設計純淨古典風格的南翼銜接處,
因風格及高度接有差異,
可明顯看出是勉強接和!
此處以大於舊獵宮建物加上尺寸更大的新古典風格的門樓,
新門樓後還留有將來可續接的齒狀凸磚。
路易十四的騎馬像為路易菲利浦於1837年設立,
原設位置為一道分隔王室中庭的飾金柵門,
路易十四時期此飾金柵欄只有皇室馬車可入內通行,
現今騎馬像移至廣場上,
原飾有王室徽紋及象徵路易十四太陽圖騰的金柵門。
這座金柵欄於大革命時已被摧毀,
現為照舊樣式重建的。
大門內為內閣中庭,
其大臣乘坐的馬車僅能至此,
旁有設置一供馬飲用的出水口。
大門及黑色鐵欄杆上飾有法國皇室徽章,
王室中庭的飾金柵門兩旁設有雕刻精細的大天使,
左手高舉象徵和平的桂冠環,
右腳踩踏戰鷹,展現波旁王朝愛好和平的理想。
Av.de Paris廣場上凡爾賽宮旅遊告示牌。
大門內的內閣中庭。
路易十四騎馬像移至Av.de Paris廣場上,
望向為於西方的凡爾賽宮。
路易十四著古典軍袍裝飾馬上英姿的銅像。
義大利藝術大師貝尼尼為路易十四雕刻的大理石頭像,
同時也作了一件著古典軍袍裝飾馬上英姿的銅像,
當時為立刻為路易十四接受,
但等到其出現廣場馬上成為模仿的對象。
凡爾賽宮外正對地東面為大馬廄及小廄舍,
北邊為當地小聖母院。
在此法國凡爾賽宮介紹全部結束!